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

当前位置: 金穗农业网 >> 金嘴鹤蕉

在沙地牧鸡的中国科学家夜寒苏

发布时间:2022-07-13 19:31:37

在沙地牧鸡的中国科学家

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6日电(记者张崇防 殷耀)蒙古语中的嘎查意同汉语的行政村。巴音胡硕嘎查位于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的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腹地,属于锡林郭勒盟的正蓝旗。

这里因禁牧而日益减少的牛羊越来越像是草原的记忆,而草丛和红柳林中不时出现的鸡群正崛起为沙地上的新宠。它们被当地牧民叫作草原飞鸡,不仅能带来可观的收入,还能让沙地草丛生长得更加茂密。

把鸡群引入沙地的是中国科学院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研究站。自建站至今,科学家们在这里已经默默工作了15年。

草原牧鸡第五代别墅。新华社记者 张崇防 摄

研究站负责人、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李永庚,早在2001年就来到这里,并于次年带队建起了研究站。此后,这些研究者围绕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治理、草地适应性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以禽代牧生态经济、草原牧鸡固碳增汇技术、草牧业科技扶贫等项目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试验。

研究者们就此撰写了50多篇论文,申请了10多项专利。其中,草原牧鸡项目正变成一个行之有效的治沙手段和当地牧民的增收来源。

浑善达克沙地有小腾格里沙漠之称,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其他三个分别为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和呼伦贝尔沙地。

他们刚来时,这里85%的面积是流动沙丘。而现在,仅剩的一个沙丘变成了旅游景点。正蓝旗人大代表、巴音胡硕嘎查前支书那松乌日图告诉记者。

那松乌日图说,李永庚和队员们初来浑善达克就住在他家。七个人挤在一个大通铺。说实话,那时候我不相信他们真的能把沙制住。

科学家们的坚持和投入令他刮目相看。尽管进出的道路非常不便,沙地最低温度超过零下30度,然而李永庚每年都要往返研究站十多次,甚至曾在一次车祸中遭受严重骨折。

苏华博士正在做实验。新华社记者 张崇防 摄

苏华博士刚来时还是一个25岁的小姑娘。她哼着歌,平生第一次在沙地上开拖拉机到5公里外的地方独自作业。

按照研究站要求,嘎查划出了一块4万亩的项目区,在禁牧条件下让科学家们做试验。到2004年第一阶段研究结束时,那松乌日图说,他站在草丛中需要高举双手才能被人发现。沙地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研究者们并没有就此止步。浑善达克沙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榆树疏林灌丛草地景观。李永庚说,人们习惯地认为草长好了就能放牧牛羊,其实在这里还适合养鸡。

研究站一直围绕生态恢复和牧民增收这两大主题开展试验。李永庚最终试验成功了一种名为畜禽草耦合的新型土地利用方式。

按照李永庚的设计,每亩平均只养二三十只鸡,每年养一茬鸡,每隔一段时间换一个地方轮牧。鸡舍随机均匀分布,等于轮番给这里的沙地草原施了一遍肥。

他指着一大片比别处明显高出一大截的草丛告诉记者,那是去年摆放鸡舍的地方。草原牧鸡不仅不会破坏生态,反而会让牧草更加丰茂,还能明显增加当地民众的收入。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实行禁牧和草畜平衡的要求,这里的牧民不能养羊,而只能每50亩草场供养一头牛。那松乌日图说,现在每个牧民平均最多能养6头牛,按照三年才能出栏计算,年收入不足万元。

李永庚也算了一笔账:每户牧民即便每年仅散养100只鸡,把自家制作奶制品产生的酸奶汤以及骨粉等用来喂食,辅之以沙地草原上的沙葱、沙参、柴胡等植物食料,几乎不用添加粮食饲料,也能带来近2万元的收益。

之所以会有这么高的收益,原因在于在这种环境下出产的鸡和蛋拥有不一样的口感和营养,市场认可度很高。李永庚现场捡起一枚鸡蛋炫耀说,它煮熟了之后蛋清半透明,蛋黄松软滑腻。

浑善达克沙地局部生态。新华社记者 张崇防 摄

牧民呼和图嘎在自家一块大约300亩的沙地上,均匀安放了研究站提供的200多个特制鸡舍,8000只鸡在草丛中觅食草籽和草虫,享用着酸奶汤和骨粉。贵妃鸡、华北柴鸡、北京油鸡等早出晚归,自由进出各自的别墅。

呼和图嘎说:仅靠这个项目,年收入就超过了20万元。他利用养鸡赚来的第一桶金,注册成立了养殖合作社,并从去年开始在项目区内办起了沙地旅游,与果壳网合作举办亲子夏令营,认植物捡鸡蛋等活动很具吸引力。他估算,今年的旅游收入将达到30万元。

截至目前,草原牧鸡项目技术已经在内蒙古、甘肃和广西三省区的13个旗县推广。在2015年举行的首届中蒙博览会上,中科院还与蒙古国植物保护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对方希望通过牧鸡捕食蝗虫以保护草原生态。

草原牧鸡项目完全可复制。正蓝旗委书记霍锦炳表示,政府先期考虑通过赠送鸡苗、补贴鸡舍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然后考虑以合作社方式在更大范围推广。

这里的牧民习惯了放牛牧羊,不少人满怀兴趣却仍在观望。只有项目做得更成功,才会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李永庚表示,他们将继续在沙地上驻守。

浑善达克沙地局部生态。新华社记者 张崇防 摄

研究站的建立和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从房屋的设计、建设、改进,到生活设施的改善、丰富,全靠李永庚和队员们自己完成。遇到困难,他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这是黎明前的黑暗。

如今,一系列研究成果和初步显现的效益,让李永庚成了正蓝旗的名人。当地政府一度邀请他担任副旗长,牧民们更给了他一个显赫的头衔:草原王爷。

在研究站内,苏华和同在中科院工作的丈夫,今年带来了9个月大的女儿,肩负起事业和家庭的双重责任。另一位科研人员崔敬,一边搞科研一边继续搞基建。在此实习的安徽农业大学四名大学生,忙完了一天的工作之后,最喜欢比赛用手机拍摄浩渺的银河。

李永庚满怀信心地说:无论在沙地还是草原,‘藏鸡于民’都将是兼顾生态恢复和牧民增收的科技选项。

作为总设计师的李永庚利用3D打印技术已经更新了五代鸡舍。他说,未来还要优化技术装备,同时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

补水五件套

直饮机超滤报价

液压拉力器价格

婴儿吊床报价

海南佳美诚地产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电锤3826报价

弋阳县鑫柏保洁有限公司

平遥县益广顺家电销售部

悬挂输送机轴承

超临界发电报价

友情链接